□ 李 鑫 文/攝
9月9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南園村李氏工藝布鞋坊,淮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布鞋傳承人李維斌正和工人一起加工制作“千層底”布鞋和仿古布鞋。熬糨糊、制袼褙、切底、包邊、捻繩、納底、做幫、绱鞋……制作一雙傳統千層底布鞋,需要30多道工序,一道道工序飽含著傳統手藝者的匠心,也展示著千層底布鞋的獨特制作技藝。20多年來,憑借著對這項傳統手藝的熱愛和情懷,李維斌始終堅守這個行業,并努力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千層底布鞋又稱納底布鞋,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于獸皮裹腳后期,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從山西省侯馬市出土的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顯可見一行行規整的線跡,與今天的納底布鞋完全一致。這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
李氏布鞋到李維斌這一代,已歷經4代百年傳承。李維斌的祖姥姥閔儲氏是山東人,隨父遷居淮北市古饒鎮,因無田地,在宿州開一鞋鋪,靠制鞋手藝為生。姥姥趙先蘭,自幼跟隨母親閔儲氏學習制作布底鞋。李維斌的母親喬道霞在繼承家傳做鞋技藝的同時,四處走訪老匠人,汲取眾家所長,對手工制作布鞋技藝進行改良,成為遠近聞名的做鞋手藝人。隨著時代變化,皮鞋、運動鞋等成為主流,但仍有一些人對老布鞋情有獨鐘,不少人慕名而來專門找她訂做“千層底”。李維斌自幼受到母親影響,經常“打個下手”,并逐漸學會了手工制作千層底布鞋的技藝。2000年,李維斌帶領附近村民在家門口開始了“納千層底、走致富路”。
李維斌堅持用天然材料和傳統工藝做布鞋,從棉布到一雙布鞋,每道工序都有講究,鞋底制作尤為重要,一雙鞋底的質量決定一雙布鞋的品質。鞋底采用優質老棉布,不用任何化學膠劑,堅持用食用面粉打糨糊,而且要達到糨糊平滑、沒有氣泡的工藝標準,確保黏合度最高。制底有切底、包簽、圈邊、納底、錘底5道工序,納鞋底要求用麻線,每3.3平方厘米90針,一只鞋底需要納上2500針左右。
純手工做鞋的效率并不高,對質量的要求卻很高,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天也就能納一雙鞋底。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就需要更多手藝好的手藝人。李維斌做鞋之余,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走街串巷尋找手藝人,自己村子還有周邊村子會做鞋的人,他都如數家珍。現在,他尋找手藝人的足跡已經延伸到了河南、山東還有江蘇等周邊省份。尋找老手藝人的同時,通過“傳幫帶”教授年輕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這種手藝,也是為了守住傳統千層底純手工技藝。
近幾年,“國潮文化”興起,李維斌深知傳統工藝還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變化和市場需求。他在繼承李氏手工布鞋傳統納制工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制作了200多種款式的千層底老布鞋和仿古布鞋,并注冊了“納工坊”布鞋商標,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了手工和仿古布鞋的個人訂制,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產品暢銷海內外。
備料
制作
定型
《中國質量報》【質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