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館并峙 共話茶史
——中國茶葉博物館參觀記
□ 仲秋融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茶是浙江省杭州市的綠色名片,在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作為中國茶都,杭州孕育了名滿天下的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茶,流傳著清代乾隆皇帝冊封十八株御茶龍井的故事,淵源有西泠名家設計的名牌茶壺——曼生壺,也滋養了浙人的文化心靈,誕生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當然,這里還有一座享譽中外的國家級茶葉主題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以下簡稱“中茶博”)。
在暖陽高照的中午,我和同伴走進中茶博,在雙峰、龍井兩大館區間穿梭,感受江南園林中飄灑的茶色、茶香與茶味,傾聽它為我們緩緩傾吐上下千年的茶葉史話。
靜品雙峰館——
細數中華茶文化歷史脈絡
中茶博兩館并不相鄰,雙峰館是老館區,坐落于西湖十景之一的“雙峰插云”間,20世紀90年代對外開放,至今已逾30載。步入園區,先來品味雙峰館的傳統茶元素園林景觀。館外有大片茶田,館內植物配置也以茶為基調植物。經歷整修后,2022年12月底再次正式對外開放。館區景觀層次豐富,滿目皆是茶元素景觀建筑及設計小品。
茶自古被稱為“嘉木”,雙峰館中的嘉木苑是一處引人入勝的茶樹園,不僅有對各品種茶葉的立牌解說,還有定時的炒茶表演,展示品種有100余種,各具特色。館區景觀小品與周遭植物配合無間,在小體量中蘊涵歷史大文化,如茶始祖吳理真石像,周遭掩映著茶樹;柔美花境中的茶圣陸羽,青銅制像,周邊設有茶桌、茶爐、茶杯等用具,大茶壺尤其醒目。2020年12月,中茶博入選第4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雙峰館中的中華茶文化展,包括茶史廳、茶萃廳、茶事廳、茶具廳和茶俗廳等5個茶廳,是構成這所一級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一種世界性飲品,被證明最早發現及利用于中國。茶史廳以千年古茶樹開篇,展出中華茶文化史上的重要節點,分為“法相初具的唐代茶”“繁榮興旺的宋代茶”“返璞樸歸真的明代茶”“走向世俗的清代茶”“茶葉改良期——民國茶”等專題,以史為線,向公眾普及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歷史。茶萃廳留存中國的各種類型茶葉,以實物形式展示了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及其他再加工茶,茶樣多達300余種,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而成的真空標本,琳瑯滿目,十分吸引眼球。茶事廳既有“茶的品飲”時辰大轉盤設計,又有“茶的加工”機器模型設備,還有“茶與水溫”水沸效果裝置。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在此駐足,動手參與。茶俗廳與茶具廳也各具特色,前者以生動的場景再現中國各地區的特色茶俗,后者系統展示了歷代茶具,從“唐以前茶具”“唐代茶具”,到“宋元時期茶具”“明清茶具”等,從古至今,無一遺漏。
動覽龍井館——
描繪中華茶文化品飲場景
龍井館于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它位于西湖風景區的滿覺隴附近,四周被群山環抱,整體建筑依山而建,獨特的民居園林式建筑與周遭環境相互融合呼應。此館距雙峰館不到3公里,占地7.7公頃,足足比雙峰館大了3公頃。
龍井館雖為“新館”,也有近10年歷史,其布局設計利用山地豎向變化,串聯起各個展館,游客們拾級而上,入室觀覽,又順階而下,過廳體驗,登山之趣與觀茶之樂相結合。龍井館的室外茶景,絕非單一種植了西湖龍井茶樹,而是從全國各地精選引進六大類茶樹品種,在原有的茶地環境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
入館的第一站是“世界茶展廳”,該館場景生動,布景精美,逐一展示了茶葉經由中國而廣遍世界各個角落的過程,并講解了全球獨特的茶俗,既有實物還原的日式茶室——千利休的自作茶室“待庵”,也有英式下午茶、肯尼亞茶等豐富的展示,通過茶葉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的平臺,令人由衷贊嘆。
龍井館的鮮明特色還有星羅棋布帶有匾額楹聯的獨立小展館。據說大部分匾額內容選自宋徽宗《大觀茶論》,每一處皆以逼真場景獨立展出一處茶俗或一類名茶的全套制作工藝,并與楹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各種類型茶文化場景展示的同時,龍井館的“鴻漸閣”也是參觀者必去打卡的互動體驗場館之一,全年推出各類豐富的體驗活動,如茶葉品鑒、茶藝培訓、茶具制作等,使參觀者不僅耳聞目睹,還能動腦動手,真正做到調動五感與茶交融,這也反映出博物館基于教育目的而展開的整體規劃策略,大眾在此能夠真正走近茶、了解茶、體驗茶,參與其中,而非單純的旁觀者。
徜徉在茶樹遍布的園林館區,出入于匾額高懸的文化館區,體驗過活動豐富的實操館區,從而收獲中華茶文化多樣之美。
此外,中茶博還有各類茶文化專題展,如“茶中日月長——亞洲茶文化展”“茶和天下,芳傳古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專題展”等,成為日常展出外的有益補充。
結束參觀,意猶未盡,中國茶葉博物館不愧為“最美博物館”,雙峰、龍井雙館集茶文化展示、科普宣傳、學術交流,以及相關培訓等服務功能于一體,把茶葉的芬芳帶向世界。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