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微言
主持人:林 鳴
當心“真假營養水”
盛夏是瓶裝水的銷售旺季。一些廠商開始將目光轉向低齡消費人群,推出了“嬰兒水”“兒童水”等產品,不免讓年輕的父母眼花繚亂。然而調查發現,其中有些產品在配方上與普通瓶裝飲用水相差無異,更多是依靠營銷推廣市場。有關人士建議,針對嬰幼兒特殊人群,我國應當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盡早制定相應標準,讓消費者安全地選擇有營養、健康的好水。
“餡餅”也會砸疼人
近日媒體暗訪北京多家美容機構,一些美發造型設計店以“免費造型設計”“免費服飾搭配”為誘餌,迫使顧客不得已接受消費甚至辦卡。司法界人士提醒,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可直接報警或向消費者協會舉報。而且,一定要保存好票據和會員卡等證據,當有足夠證據證明所有消費都是強制性消費,可向法院起訴。最重要的是,遠離“免費陷阱”,別相信“天上掉餡餅”的神話。
老網民不等于“老司機”
如今上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外出旅游,用手機訂車票、賓館,在微信群里曬照片,成為很多老年人的日常事。然而,假養生、非法集資、食品謠言等也盯上了他們。媒體建議,教給老年人“網上沖浪”的同時,年輕人可別忘了告訴他們如何踩剎車、系緊安全帶。保護這些蹣跚學步的“老小孩”,做兒女的責無旁貸。
“雞毛換糖”護環境
2杯煙蒂兌換一支牙刷、15節舊電池兌換1包鹽、40個塑料袋換1包黃酒或醬油……每到周三下午,安徽休寧縣江田村的“垃圾兌換超市”便會營業。村民拎著一袋袋紙板、塑料瓶、煙蒂等廢品前來兌換鹽、肥皂等生活用品。超市所收垃圾其中可回收部分由廢品回收中心按價回收,不可回收部分則由村保潔員統一轉運至垃圾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說到底,美化和保護環境,還得靠父老鄉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