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準畫像實現精準施策
重慶打好市場監管基層增效減負“組合拳”
□ 本報記者 謝 旺
今年,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實現重點監管、信用監管、綜合監管、智慧監管系列“組合拳”協同發力,有效提升監管效能,減輕企業負擔。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首創專項整治事前統籌機制,開發了專項整治事前統籌功能。該機制將各業務條線牽頭實施、上級部署、其他部門安排的專項整治工作的名稱、起止時間、檢查事項、依據等錄入系統,由系統按照時間順序,將相關檢查對象、檢查內容等進行自動比對,生成每項專項整治涉及的重復經營主體明細,以及某一經營主體涉及的專項整治明細。
該機制可方便基層監管人員科學安排對某一檢查對象實行“綜合查一次”,或靈活運用某一檢查對象近期已開展檢查的結果。既在規范涉企行為中,使監管人員做到依法履責、提高效能,又在“瘦身”檢查中,對經營主體“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實施該機制后,減少重復檢查5000余戶次。
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依托大數據資源,逐步形成“通用+特色”經營主體動態標注體系,為經營主體精準畫像,為監管人員提供參考,實現精準監管。一是建成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平臺,建立通用指標、專業指標、風險預警指標等模型,將企業按照信用風險由低到高進行ABCD標注,分別為96.96萬戶、17.64萬戶、6.26萬戶、0.95萬戶,并在“山城有信”應用中以色度區分,其結果運用到“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確定檢查頻次,也為監管人員實施差異化監管提供支持。二是完成學校及周邊餐飲單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計量行業、網絡交易平臺、檢驗檢測機構等重點經營主體的標注,監管人員直接調取相關經營主體實施檢查。三是推行標簽管理,完成適用“沙盒監管”的相關經營主體打標。目前已有40個區域劃入“區域沙盒”,13.7萬戶經營主體納入“信用沙盒”,方便監管人員開展包容審慎監管。四是完成除名標注、特別標注,以及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標注,推動監管人員快速鎖定監管重點,迅速作出后續處置,免去需確定檢查對象的繁瑣工作。
為實施綜合監管促基層“一次查完”,重慶一方面形成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長效監管機制,持續增強監管規范性、精準性、有效性和透明度。今年以來,該市市場監管領域共開展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任務828次,極大減輕了經營主體迎檢負擔。另一方面,探索跨部門綜合監管改革,健全特種設備、食品、藥品等行政部門協同監管機制,開展聯合監管執法行動,積極達成“一次檢查,全面體檢”目標。同時,重慶借力數字市場監管建設,將電梯困人處置等事件納入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監管,不斷強化風險隱患跨部門、跨層級聯合監測、綜合研判、協同處置。
遠程監管促進了基層“機器換人”。如今,重慶打造的“山城有信”非現場監管系統助力基層監管功能強大:可實現信用線上修復;向經營主體發送提示信息督促其主動年報,點對點發送風險預警提醒其合法經營,發送優惠政策打通政策直達“最后一公里”;對存在輕微違法行為的經營主體,直接發送書面函,要求其講清問題、作出整改。此外,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將遠程監管引入日常監管多個環節。比如,建設“零售藥店風險預警平臺”,通過在藥店安裝執業藥師考勤AI智能識別系統,建立重點藥品信息數據庫;安裝感知設備,監測藥店冷藏區溫濕度等,監管人員不到現場即可發現風險、防控風險,切實為基層監管人員“松綁”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