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實習記者 賈潤梅)近日從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代碼中心)獲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廣泛應用于社會各領域各行業,供30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開展信息服務。2022年,社會查詢量達1.93億次。
據悉,代碼中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統一代碼國家標準,負責分配管理18個登記管理部門的統一代碼資源,建設和運行維護統一代碼數據庫,為各部門提供信息服務,同時加強統一代碼賦碼后的校核,定期通報賦碼和信息回傳情況。為保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唯一特性,使總重錯碼率逐年降低,代碼中心還按要求建立起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校核糾錯機制。隨著重錯碼校核、月報公示與多部門聯動糾錯等有利措施的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總重錯碼率逐年降低,由2018年的0.15%降至2022年的0.01%左右。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法人和其他組織數量持續攀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庫中共有法人和其他組織約1.7億個,較2021年增長11.30%。按不同區域劃分,東部地區數據量約7600萬個,在全國占比45.44%;中部地區數據量約3800萬個,在全國占比22.77%;西部地區數據量約4300萬個,在全國占比25.44%;東北地區數據量約1100萬個,在全國占比6.35%。機構總量最大的5個省級行政區域為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河南省。按重點經濟區域劃分,京津冀地區數據總量約1100萬個,長三角地區數據總量約2500萬個,珠三角地區數據總量約1300萬個。
《中國質量報》